新聞詳情
水運儀象台的運轉技術
日期:2020-12-26 16:11
瀏覽次數:68
摘要:
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發明的一種大型天文儀器,由北宋天文學家蘇頌等人創建。它是集觀測天象的渾儀、演示天象的渾象、計量時間的漏刻和報告時刻的機械裝置於一體的綜合性觀測儀器,實際上是一座小型的天文台。這台儀器的製造水平堪稱一絕,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富於創造的精神。
在下隔的中央部分設有一個直徑達 3米多的樞輪。樞輪上有72條木輻,挾持著36個水鬥和勾狀鐵撥子。樞輪頂部和邊上附設一組杠杆裝置,水運儀象台它們相當於鍾表中的擒縱器。在樞輪東麵裝有一組兩級漏壺。壺水注入水鬥,鬥滿時,樞輪即往下轉動。但因擒縱器的控製,使它隻能轉過一個鬥。這樣就把變速運動變為等間歇運動,使整個儀器運轉均勻。樞輪下有退水壺。在樞輪轉動中各鬥的水又陸續回到退水壺裏。另用一套打水裝置,由打水人搬轉水車,把水打回到上麵的一個受水槽中,再由槽中流入下麵的漏壺中去。因此,水可以循環使用。打水裝置和打水人則安置在下隔的北部。整個機械輪係的運轉依靠水的恒定流量,推動水輪做間歇運動,帶動儀器轉動,因而命名為“水運儀象台”。
尊敬的客戶: